7月10日至8月8日,美军印太司令部空军展开“太平洋坚定力量-2025”军演,号称“史上最大规模”。7月13日至8月4日,以美国、澳大利亚为主导的“护身军刀-2025”军演展开,多达19个国家的军队参与。此外,美国与地区盟友日、韩、菲等的例行军演逐次展开。这一系列军演,以美国为主导,以“印太战略”为指针,严重扰乱地区安全局势。
一
正在进行的“太平洋坚定力量-2025”演习规模庞大,据媒体报道,有300多架战机,1.2万名美国空军及其他军种人员,在美国夏威夷、关岛和日本,以及众多国际空域和海域展开演练。
此番演习主要验证美国空军“敏捷作战”概念,强调在高强度对抗、作战网络受损及后勤保障中断条件下,美国空军的快速适应和持续作战能力。演训项目包括飞行线作业、弹药装载、热坑加油、战斗搜救及分布式后勤支持等。
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施耐德上将表示:“空军必须具备在恶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,包括自给自足、机动灵活和快速适应战场变化,以在受攻击且远离主要作战基地的情况下,持续保持战机活动的架次。”
美国空军可以说是受到总统特朗普偏爱的军种。上个总统任期内特朗普升格太空军,其实拨款仍在空军内,这等于为空军分军费“蛋糕”增加了筹码。本届任期上任伊始,特朗普确立的空军第六代机F-47、防空系统“金穹”项目等,对美国空军无疑也是极大的利好。美国空军进行印太空军史上超大规模军演“太平洋坚定力量-2025”,应该有对特朗普投桃报李的成分。
“护身军刀”是两年一次的多国联合军演,名义上由澳大利亚主办,实际上由美国主导。“护身军刀-2025”也是规模庞大,参演人数多达3.5万人,参演国家除美国、澳大利亚外,还有加拿大、斐济、德国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亚、荷兰、新西兰等19个国家。
“护身军刀-2025”军演覆盖区域广大,包括从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印度洋圣诞岛,到南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,涵盖以澳大利亚为中心、纵横6500公里的地区。这次军演与往届相比,演习内容除了防空、反潜、登岛、登陆等课目外,新增了网电空间战、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等新内容,同时聚焦“高对抗环境中的后勤和保障能力”等,军演的实战性、针对性很强。
此外,美军与区域盟国武装力量之间的例行联合军演也在逐次展开。5月19日,美菲年度“肩并肩”联合军演正式开始。演习期间,美菲还验证了用高功率微波武器击落无人机,此前美军已经以军演名义实现在菲律宾部署“堤丰”导弹系统,高功率微波武器此番也很可能以参演借口进入,实现新装备部署的常态化。7月11日,美、日、韩在韩国济州岛以南的海面上举行了包括美军B-52H战略轰炸机参演的联合军演。
二
“印太战略”是特朗普在上届总统任上提出的。在他看来,针对包括盟友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的贸易战、关税战,与要求美国盟友从政治上、军事上支持美国、维护美国利益,两者并不矛盾。眼下,在他的第二届总统任上,一边与包括盟国在内的国家打关税战,一边拉帮结派推行“印太战略”。作为美国的盟国,一方面承受关税战的苦痛,另一方面还要配合美国的战略。
一是《美日安保条约》升级,美日韩三边关系加强。2024年4月,美日对《美日安保条约》进行了“6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升级”。双方确定将驻日美军司令部升格为联合作战司令部,日本则新设“统合司令部”,统一指挥陆海空自卫队,并与驻日美军司令部对接。这实质上是完成驻日美军与日本自卫队战时指挥机构、机制的建立,为战时的联合指挥奠定了基础。
为加强日本军事能力,充实作战准备,2024年9月,日本向美国求购400枚“战斧”式巡航导弹,并得到美国同意。今年1月3日,美国批准向日本出售1200枚先进空空导弹及相关装备,价值36亿美元。4月,日本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部队宣布“第8岸舰导弹联队”建成。日本自卫队一系列导弹的部署和导弹部队的建成,标志着其海峡封锁能力和中远程打击能力的显著提升。
韩国自尹锡悦政府以来,采取明显的亲美友日政策,主动淡化和化解日韩之间在历史问题上的纠结,使得美国在东亚的盟友关系从美日、美韩转变为美、日、韩三边同盟。韩国新总统李在明上任后,在其就职演讲中明确表示将继续“加强与美国和日本的三边伙伴关系”,这意味着李在明政府不会在美日韩三边关系上改弦易辙。
二是菲律宾积极呼应“印太战略”,成为在南海地区挑事的“马前卒”。菲律宾自马科斯政府上任以来,积极投身美国的“印太战略”,加强与美国的军事捆绑,增加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,引进部署“堤丰”导弹系统等美国先进武器。菲方的一系列作为,意在通过挑衅中国获得域外大国青睐,以获取经济、贸易、军援方面的好处,也是其转移国内政治、经济、民生问题的奸猾之举。
三是美国及其盟国加强后勤准备,为实战打基础。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“太平洋坚定力量-2025”和“护身军刀-2025”大型军演,都包括后勤演练的内容。与此同时,美军与区域国家的后勤联动在加强。6月6日,美国运输司令部司令兰德尔·里德上将表示,今年夏天将与菲律宾武装部队开展一系列演习,以测试美军在菲律宾建立的后勤架构和基础设施。7月11日,美、日、澳三国海军首次达成并签署三边后勤保障协议,涉及内容包括:导弹补给、海上加油和后勤信息与技术共享等。
三
从“太平洋坚定力量-2025”和“护身军刀-2025”军演的演习区域、参与国家和演习内容来看,都基本涵盖了美国“印太战略”的范围,堪称区域广大,参与国家众多,演习内容丰富。但是,这一战略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。
一是“印”的一端比较乏力。作为“印太战略”在印度洋的一端,印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但印度作为全球大国,自建国以来就有“不结盟”的传统。而且,印度与俄罗斯长期友好,放弃俄印关系与西方结盟不会成为印度的选择。更加重要的是,近年来印度经济高速发展,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产业转移。与中国对抗还是睦邻友好,利弊权衡并不困难。
7月上旬,在由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,“南亚安全与秩序”是热点议题。在被问及“印度是否认同其在西方叙事中被视为‘对抗中国的潜在堡垒’的角色设定”时,印度辩喜国际基金会会长、前国家安全副顾问古普塔明确回应,“你引用的是西方的话”,“我们应该根据自身判断,而不是依赖西方观点”,“不要陷入西方叙事陷阱”,否则,“很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”。应该说,这表达了印度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。
二是菲律宾态度积极但力量微弱。菲律宾曾经是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的殖民地,二战后独立建国,但其社会精英深受美国影响。这应该是菲现任马科斯政府积极追随美国“印太战略”的深层原因。但是,菲律宾国力羸弱,经济发展水平低,至2024年,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,年度军费投入2025年为46.5亿美元。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军费投入,决定了它不足以成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重要盟友。
三是军火商的贪婪侵蚀美国国家利益。不久前,美国国防部推出了2026财年预算,数额突破万亿美元,毫无疑问,这是美国军方和军火商们的“饕餮盛宴”。最近,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发表一篇题为《军火商如何推动特朗普与伊朗开战》的文章,披露美国一些军火商推动特朗普下令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幕后动作。据报道,美国此次空袭伊朗核设施耗费5亿美元。
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“战争成本核算”项目负责人斯蒂芬妮·萨维尔说:“纳税人的财富被源源不断地大规模转移,为战争和武器制造提供资金。”美国政治受到“军工复合体”绑架的事实广为人知,这些人口头上都是国家利益,脑子里全是“生意”“利润”。在他们享受万亿美元“饕餮盛宴”时,会考虑国家尤其是美国民众和纳税人的利益吗?(吴敏文)